首页 >> 福州薯蓣

甘肃民勤县利用方围脖为沙漠添绿苹果

天诚农业网 2022-07-29 07:12:27

甘肃:民勤县利用“方围脖”为沙漠添绿

6月7日消息:规规矩矩、层层叠叠,用黄色、绿色、黑色织成的大片片“方围脖”,紧紧牢固地缠绕在一望无际、连绵起伏的沙丘上,保护着沙漠中那不易成活的一棵棵绿苗。

5月30日,我们随国家林业局组织的“走风沙线,寻圆梦路”采风行,刚踏入甘肃省民勤县,映入眼帘的就是我国沙区群众经过长期治沙积累的经验,创造出的用麦草、玉米秆、土工布等原材料编制的草方格治沙技术,操作简单,成效显著。

“就是这些技术为沙漠染上点点绿色,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,由沙进人退成功扭转到人进沙退的局面,造就现在的沙漠绿洲。”望着那些“方围脖”,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许庆感触颇多地说。

治沙先治水

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,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,总面积1.59万平方公里,其中各类沙漠及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%。

“治沙必须先治水。”民勤县委书记费生云再三强调说,全县年均降水量仅113毫米,持续干旱,水资源匮乏,严重影响造林种草、植被恢复质量和防沙治沙进程。

尤其是曾有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的青土湖,1959年干涸后,水干风起,流沙肆虐,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,成为民勤北部最大的风沙口,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围之势。

“为遏制沙患,使地表植被得到灌溉补给,全县干部群众齐上阵,靠人力和水车来拉水进行人工补水,”民勤县林业局局长彭智荣说,红崖山水库从2010年开始有计划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,使干涸51年的青土湖连续三年形成3—1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,地下水位现已缓慢回升。同时,为有效遏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,保护脆弱的生态,还实施关井压田措施。

“没有关井之前,全县有9000多眼,尤其是种田需水量大,小麦、玉米每亩700立方米,而洋葱则达到1000立方米。”费生云说,现在全县已关闭机井3018眼,对于耕地,实施定额,每亩地配水400立方米。

作为实施关井压田最大区域的夹河乡黄案滩,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,总面积16.3万亩。夹河乡党委书记刘光奋向我们介绍,关闭机井275眼,严格落实禁止开荒、打井、乱采滥伐、放牧和野外防火后,滩内芦苇、白刺等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,地下水位也由2008年的4.2米回升到现在的3.3米。

据统计,目前,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2.81万亩,完成压沙造林37.13万亩,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,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.8%提高到现在的12.08%。

科技是个宝

“科技是个宝,治沙离不了。”短短10多分钟的采访中,民勤县薛白乡宋和村77岁的老人石述柱,多次重复说。他是全国防沙治沙标兵个人,治沙近半个世纪。

据了解,处在民勤县西边风沙口上的宋和村,以前,一刮风,沙尘铺天盖地,房屋和庄稼全被沙埋住压住,种小麦,亩产量不足百斤,收入不到100元。严酷的现实,使他下决心治沙。

“刚开始采用老一辈的传统治沙办法,天旱,不会管护,树木几乎没成活的。”石述柱说,沙漠造林,靠苦干不行,后来,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,采用网格状沙障结构,使草木成活率达到90%以上,这让他首次尝到科技的甜头。

为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,石述柱刻苦自学,并结合多年治沙实践,自创了在沙丘周围构筑固沙屏障,使固定沙丘反过来又保护土地,这种粘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相结合的新治沙模式,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“母亲抱娃娃”。

沙中有“黄金”

“民勤不仅要防沙治沙还要从沙中获益。”费生云说,重点是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,目前,全县种植日光、温棚蔬菜共11万亩,葡萄、枸杞等18.96万亩,养羊194万只。据统计,2012年,农民人均收入7035元,比2008年翻一番。

“自家有10多亩地,采用高效节水灌溉,自育种苗,种植葡萄、蔬菜等,每亩收入1万元。”石述柱告诉我们,他还要一代接着一代治沙,把沙漠变为绿洲,让大伙都过上幸福生活。

为更好地观测沙地的水分、土壤、植被等情况,民勤县还建了沙漠观测站、过渡带观测站和绿洲观测站。

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刘世增表示,目前,我国治沙技术虽然成熟,但随着气候、地理特性等各种变化,还需探索新的治沙技术,现正研制无污染防沙技术,以及更能惠民的经济树种。

同仁堂五子衍宗丸怎么样

同仁堂锁阳固精丸成分

温肾固精吃什么药见效快

赤鹿西地那非片怎么样

同仁大活络丸怎么吃

友情链接